7倍(P<0.05),氟伐他汀和缬沙坦治疗组CTGFmRNA表达分别下降20%,28%(P<0.05),联合治疗组下降35%(P<0.05)。
5、Western blot印迹检测结果: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CTGF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作为ECM的主要成分胶原蛋白Ⅰ和胶原蛋白Ⅲ表达明显增加(P<0.01);各个治疗组胶原蛋白表达均有所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独治疗组。 有 结论: 1、CTGFmRNA和TGF-β1过度表达,参与了糖尿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过程,导致左室舒张功能的异常。 2、缬沙坦和氟伐他汀均能够抑制CTGF及TGF-β1的表达,使得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功能。两药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心肌组织起到协同保护作用。
前言 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Ⅰ/R)损伤是组织器官在缺血的基础上恢复血流后损伤反而加重的现象,是内、外科常见的一种损伤。肠道对缺血最敏感的组织器官之一,肠缺血再灌注常见于严重创(烧)伤、休克、感染、肠移植、新生儿缺血坏死性肠炎及危重病患者,肠缺血再灌注(intestinalischemia/reperfusion;Ⅱ/R)常常原发或继发性肠道疾病,是临床众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引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始动因素之一。缺血再灌注肠损伤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促使肠道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大量氧自由基生成、炎性细胞浸润增加,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失控性释放,不仅引起肠道局部损伤,而且造成远隔器官损害,尤其是肺损伤,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情凶险、严重,在临床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由于肠缺血再灌注肠损伤在各类临床疾病中均可能原发或继发性发生,对于其发病机制的探讨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s)是真核细胞内一组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目前已知MAPKs有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蛋白激酶(ER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三种主要形式。在损伤应激、氧自由基、感染和炎症等刺激条件下,细胞内MAPKs蛋白的苏氨酸/酪氨酸双位点磷酸化反应从而被顺序激活,通过细胞内信号传递级联效应使基因表达发生变化,在调节组织炎症反应、细胞增殖与凋亡和免疫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各种MAPK本身和其作用底物各有特点,MAPKs三个主要成员成具有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信号传递网络,三种形式的MAPKs执行不同的生理功能。有研究表明,MAPKs参与了缺血再灌注肠损伤的发病过程,但是,在肠缺血再灌注早期,有关MAPKs蛋白表达及活化过程尚不清楚,MAPKs蛋白及其下游信号通路参与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尚未阐明。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方法造成小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本实验第一部分观察损伤后肠组织MAPKs及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变化,探讨小肠组织MAPKs活化及其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在小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一般 肺脏不仅是气体交换的器官,也是一些细胞因子和激素生与灭活的场所,经过各种途径入血的毒素、内源性炎性介质等物质经静脉回流后都要进入肺循环,加上肺脏本身在解剖结构上相对较脆弱,肺循环具有面积大、流速慢、压力低的特点,使肺脏实质细胞暴露在毒性物质的机会和时间增加,因此,在诸多脏器中,肺脏最易受到各种致病因素的打击,也是机体失控炎性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尽管目前对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进行大量的研究,但是其分子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肠缺血再灌注导致肠粘膜损,肠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细菌/内毒素移位,氧自由基、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等有害物质释放并进入全身循环,导致远隔器官损害;同时,它们又都是刺激MAPKs信号通路活化的有力因素。我们由此推测,肠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激活肺组织MAPKs信号通路活化,参与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发生。肺损伤特征性主要表现为肺部剧烈炎症反应,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细胞因子合成、释放增加,其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在肺组织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第二部分通过观察p38 MAPK信号通路活化在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活化过程,使用特异性p38 MAPK抑制剂SB239063抑制p38 MAPK蛋白活性,探讨其在小肠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第一部分MAPKs蛋白活化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目的:观察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小肠组织MAPKs蛋白活化过程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活化型Caspase-3的变化,探讨MAPKs活化及其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后再灌注造成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动物模型,经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50mg.kg~(-1)麻醉。(1)8-10周龄的雄性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肠缺血30min、40min、50min和60min,每组8只,观察14d内肠缺血再灌注后小鼠生存率。(2)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肠缺血再灌注处理组(Ⅱ/R):分再灌注即刻(0)、0.5h、1h、4h、6h和12h不同再灌注时间组。夹闭SMA BLU9931体内 40min再灌注造成小鼠Ⅱ/R模型,假手术组同样进行开腹手术但不夹闭动脉。假手术后及肠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相处死小鼠取小肠标本,回肠组织10%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待病理检查,用Chiu双盲病理评分,评价肠损伤情况程度;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对肠组织凋亡细胞进行定位检测;全细胞裂解法提取小肠总蛋白,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肠组织JNK、ERK和p38 MAPK蛋白,磷酸化JNK、ERK和p38 MAPK蛋白,以及与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cl-2和Bax表达水平,以磷酸化MAPKs蛋白代表其活化水平。 结果:(1)肠缺血30 min小鼠生存率100%,随着肠缺血时间的增加,动物生存率逐渐降低,肠缺血60 min动物生存率仅约30%。(2)肠组织大体表现及病理评分结果均显示,肠缺血40 min后再灌注早期肠损伤严重,尤以再灌注1h肠组织病理损伤最重,至12h肠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TUNEL法定位凋亡细胞结果表明,凋亡细胞分布广泛,包括黏膜、黏膜固有层,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均存在凋亡细胞,涉及细胞成分多样,以肠上皮细胞凋亡为主。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与坏死并存。(3)肠缺血再灌注早期促凋亡的活化型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0.5h、1h小肠组织活化型caspase-3明显增加(P<0.01),与小肠组织病理损害时相过程基本一致,同时抗凋亡Bcl-2蛋白明显下调(P<0.